圖片1

「素行愛地球公益講堂」愛地球從‘泥’開始–認識庫泥燒材料

7 月 27 日下午,「愛地球從‘泥’開始 —— 認識庫泥燒材料」公益講堂,在台北市松江路聯絡處順利舉行。
「弘鶯陶藝創意發展中心」執行長林金德老師帶領與會者走進庫泥燒的世界,用工藝和創意演繹了「愛地球」的行動。

水庫”淤泥傳奇”,他不是”汙”泥。李雅琳/AI生成圖片

 

淤泥變藝術:庫泥燒的環保密碼現場揭曉

活動伊始,林金德老師從石門水庫的淤泥處置問題展開分享。他介紹,庫泥燒的誕生源於對資源再生的思考 —— 將石門水庫清淤後的淤泥轉化為陶土原料,不僅解決了淤泥處理的難題,更延續了鶯歌陶瓷的技藝底蘊。「這些曾沉在水底的淤泥,經過處理後成為會呼吸的陶藝材料,加上創新工藝,形成自然循環的奇跡和創意。」

現場展示的庫泥燒樣品,帶有自然沉澱的紋理,質地獨特。林老師強調,庫泥燒的意義不僅在於工藝創新,更在於傳遞「資源循環」的理念:「他告訴我們,沒有真正的‘廢物’,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。」

「弘鶯陶藝創意發展中心」執行長林金德,生動介紹庫泥的蛻變。李雅琳/攝

 

以工藝傳理念:讓愛地球的行動持續延續

此次活動通過庫泥燒這一載體,讓更多人看見地球資源的潛力,從而參與到愛地球的行動中。林老師也提到:「每一次庫泥燒的創作與體驗,都是一次對地球的溫柔回應。」與會者親手體驗陶土塑形、灌漿和脫模,也帶走燒製後的香氛陶片,深刻體會「資源再生」的樂趣和美意。正如庫泥燒從淤泥到藝術的蛻變,環保行動也從一次體驗開始,逐漸融入生活。

體驗陶土塑形、灌漿和脫模,我愛地球,我最酷。 張芷柔/攝

 

築夢深耕時觀照,天道酬勤常如是。庫泥燒的實踐,是對「深耕環保、關照自然」的生動詮釋;林老師四十年的陶藝生涯,推廣庫泥材料、推動鶯歌陶藝產業被看見,曾經被取笑是傻子,卻為一生志業樂此不疲。這場以「泥」為起點的活動,已讓「愛」的種子在心中發芽,並將隨著更多人的認同與行動,繼續生長!

地球人愛地球,從”泥”開始,從我們開始。 張芷柔/攝

 

Comments are closed.